主麻|伊斯兰教主张节俭办婚事
发布时间:
2024/03/29 阅读次数:
365
编者按: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安士伟大阿訇,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些地区人家结婚铺张讲排场的旧俗,立足伊斯兰教与我国国情,倡导广大穆斯林节俭办婚事。眼下,正值疫情趋于
编者按:原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安士伟大阿訇,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些地区人家结婚铺张讲排场的旧俗,立足伊斯兰教与我国国情,倡导广大穆斯林节俭办婚事。眼下,正值疫情趋于平稳后的办婚事的集中期,本公众号推出此文,倡导广大穆斯林节俭办婚事,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倡议,值得推广与学习,以切实培养节约习惯,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的氛围。
伊斯兰教主张节俭办婚事
伊斯兰教有它自己的婚姻制度和教法规定。这些婚制与规定既反映了一千多年前的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特点,如婚龄偏早、允许多妻、鼓励多育等;但也具有普遍意义的应予以继承发扬的传统规定,如主张婚姻自主、婚事从俭、男女双方权利对等等。关于上述反映当时社会特点的婚制,暂不予探讨,现仅就其后边有普遍意义的规定,略作谈述。伊斯兰教的婚姻观也如其人生观一样,是入世的。它主张凡是穆民都要结婚;(24:32)认为结婚是穆圣的懿行;故穆民有条件而不结婚,或出家奉行独身主义,都不符合伊斯兰教法和穆圣的遗训;并也认为,依法结婚是一种善功。这是因为由于结婚,夫妇可以互相安慰,互相护佑,相亲相爱,相依为命;(2:187)达到专心向善、保持宗教操守,提高道德修养,从而导致安定社会秩序,巩固社会的良好风尚,保持民族的延续,……。总之,伊斯兰教认为,婚姻问题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,对个人来说,更是涉及一个人的终身大事,应该慎重对待的问题。依据《古兰经》明训,伊斯兰教认为婚姻是一种郑重的契约关系,也是一项自然而又严肃的结合,(4: 21)男女双方均享有并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。(2:228)因此,伊斯兰教有关婚姻的一些规定和制度,尽管远在中世纪阿拉伯地区,而其基本精神则是非常郑重的。伊斯兰教对男女双方结婚规定了三项必备条件和程序。求婚,由男或女任何一方向对方正式提出,阿拉伯文称之为“依扎布”(إيجاب);允婚,被求婚的一方接受这一要求,正式表达允诺,阿拉伯文称之为“盖布勒”(قبول);求婚与允婚均须由双方用语言明确表达出,并须有人作证。证婚,这是要求必须有两个成年人在场听见男女双方求婚、允婚的明确的语言表示,作证男女双方同意结婚,阿拉伯文称之为“舍哈代”(شهادة)。具备了以上条件和程序,男女双方即结成夫妻。这一切是构成婚姻关系的有效条件,充分体现了婚姻是要男女双方自主、自愿的,并须有人证明。结婚的男女,要征求家长(主婚人)的同意,但家长不得强迫包办成年子女的婚姻,只在他(她)们所选非偶时,可建议解除婚约。这说明,选择配偶还是应该听取家长的意见,因为家长总是关心子女的幸福的。选择配偶应该寻求有共同信仰和遵法守纪,有道德,有修养的人。至于男方要馈赠女方以适量聘礼,那不是婚姻的有效条件,而是男方履行的一项义务。如女方放弃或不要聘金,婚约也是成立的。伊斯兰教对聘金数量没有规定,是量力而行,只是不要少于“十个银币”,即阿拉伯文称之为“底尔汗”(درهم),约合白银一两。伊斯兰教的各项婚姻制度和程序,虽实行于中世纪阿拉伯地区,但其基本精神——男女双方自愿自主,有第三者在场证明,这些还是入情合理的,故为各国穆斯林所接受并一直如此办理着。现今,在我国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已经重新修订实施,深受各族人民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的拥护。因为这部《婚姻法》是保护妇女、儿童和成年男女婚姻自由的根本利益的。按照婚姻法,办理结婚登记后,结婚举行什么仪式,则只是个形式,或说是个人、民族、地区的习惯问题,可以按照传统方式,也可以参加集体结婚,或旅行结婚,因为一个公民履行了国家法定的结婚登记手续,婚姻就合法了。一个穆斯林在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,愿意按照自己民族、宗教的方式和习惯邀请阿訇证婚,即俗称“写‘依扎布’”或“念‘尼卡哈’(نكاح)”。根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,可由自便;有不愿这样办的,也不宜强迫。伊斯兰教是提倡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的。《古兰经》明确指出:“你们不要浪费!委实真主不喜欢浪费的人。”(7:31)“节约是生活的一半,节约者不会贫穷。”(阿拉伯谚语)中国穆斯林也具有节俭的优良传统。我的家乡河北省保定地区,早在本世纪初叶,穆斯林中就倡导节俭办婚事,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章程,保定西大寺当时树立“俭可养廉”碑,宣扬节俭办婚事的章程。这可以说是切合伊斯兰教提倡节俭,反对浪费的精神的。针对当前社会上有些地区人家结婚铺张讲排场的旧俗,我们应该倡导广大穆斯林节俭办婚事。
(原载《中国穆斯林》1983年第2期)